中国海军的舰艇数量已大幅超过美国,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舰队突破400艘,预计明年将升至455艘,而美军却为了“补不上也退得快”焦头烂额。
7月底,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在听证会上罕见不遮掩地承认,中美海军“旗鼓相当”,造舰速度再拖下去,美国真可能要让出头把交椅。
于是,美方急得公开劝中国停手,甚至打起签新军控条约的主意,无奈中透着焦虑和无力。
印象中美国总是居高临下,但这回风向变了。
2025年7月24日那天,美国海军的萨缪尔·考德尔上将几乎像个“求和”的人,站在国会的麦克风前反复强调:中国海军规模增长得太快,美军已经追不上了,呼吁中国停下扩军的脚步别再把差距拉大。
他那句“美中实力已旗鼓相当,继续扩张没有必要”,说得挺婉转,但背后其实藏不住压力和焦灼:一边是美军舰队数迅速下滑,另一边是中国造舰流水线的惊人效率,一年下来舰艇净差距竟然能拉开十几艘。
美国海军的窘境,其实在高层之间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。
五角大楼这些年反复警告外界:中国海军已是世界头号大舰队,不仅规模超了美国,主力护卫舰、驱逐舰、新型航母迅速下水,连航母编队训练都高强度无间断。
这不是危言耸听。
2025年6月,中国“辽宁”号、“山东”号双航母首次跑到第二岛链远海开展实战化对抗演练,舰载机日均起降都快赶上美军标准。
而6月中国三艘航母全部具备作战能力,盾舰总数突破46艘,总吨位逼近300万吨……这些数字说得明白:现在的中国海军早已不是曾经的黄水小舰队,而是能随时“走出去”,真实威慑西太平洋的大国力量。
再看美国,显得有些手足无措。
2025年初,号称要“重振舰队”的“381计划”还在纸上画饼,一边是新舰建造拖进度、工厂人手不足,另一边是老舰该退就退,短短一年净少13艘。
国防部虽然硬着头皮说要到2042年凑足381艘,可预算、产能两头卡脖子,连第三艘福特级航母“企业”号都得拖到2029年才能服役。
更扎心的是,11艘美军航母,能随时执行任务的只剩4艘;32艘大型两栖舰,居然有一半修不完,很多还得临时回船厂“挂号”抢修。
在这样现实下,参谋长们也变得现实——能不能先“稳住对手”别跑太远,留点时间给自己慢慢追。
考德尔上将的这番表态,其实既是“无能为力”的压力宣泄,也是一种外交试探。
有人戏称,这像极了1920年代美英日等国在华盛顿签的“海军条约”:咱们别再拼军舰了,不然最后谁都拖垮!
但这回美国算错了账。
彼时,国家财政吃紧谁都砍军费,如今中国底气十足,制造能力全球领先,扩建舰队是现实需求——不是简单“军备竞赛”,而是为“一带一路”、为远洋利益、为整体安全布局,没谁把争夺全球霸主写进计划书。
美国想靠新的军控条约束住中国发展,其实恰恰透露出自己没信心再玩下去。
说白了,家里造船厂还在为人手和钢材犯愁,总不能真指望日韩帮着造主力舰?
外包方案刚提出,就被国内工会骂“卖国”,拖拖拉拉没个准信。
航母“约翰·肯尼迪”号、两栖攻击舰甚至要推迟交付,教科书般的“战略设想遇到产业链现实”。
有时候,不是战略不理想,是肚里真喝不上油。
偏偏美国这些年喜欢四处树敌,南海、台海、西太平洋轮番演练,用力过猛,但后院不稳,忙着和中国军演比肌肉,最后发现衣袋里就剩几个铜板,真要长期对抗费力又费钱。
这期间,南海、西太各类热点更推高紧张气氛。
7月间,中国海军在海南至西沙展开大规模实兵对抗导演练,成百上千官兵聚在指挥舱里,熬夜观图推算,被媒体称为“国产版影子军演”。
同一时间,美国搞起“重返太平洋”演习,拉上19个盟友,3.5万人东奔西跑,摆出一副大兵压边的阵仗,可亮相舰艇大都是“老家伙”,连补给都靠“打补丁”。
有美媒私下吐槽:实际检验的不是战斗力,是后勤能不能扛下来……
更有意思的是,美国发动“坚忍之剑”联合演习,测试高难度科目,却被曝鱼雷还是老款,舰船拢共就那几条,显得很“节制”。
反观中国则在持续刷新演练强度:新航母上舰载机密集起降,盾舰集群、无人机蜂群体系加速推进。
谁在走下坡路,一目了然。
对于美国着急签类似海军限制条约的想法,中国其实没有兴趣搭理。
原因很简单:现在中国不是一味跟着别人爬坡提速,而是一步一步走自己的道路。
要说军事冲突,中国还真没把美国当成首要对手,大部分战舰造好其实就是护卫自己海上航线、出口贸易通道的安全。
就像这两年东南亚、日本、韩国对台海局势一再呈现“各自为政”——韩国总统干脆表态绝不会被美拖下水,日本甚至通知在台企业准备撤离,各家算盘打得明明白白,谁真愿意做美国军事冒险的“买单侠”?
美国盟友眼下态度分化,正好佐证了全球海军格局的变动:不是谁的舰多谁说了算,而是谁真正掌握自己发展命运。
像印度2024年为壮大印度洋影响力,也是大手笔推舰造艇,订购潜艇、护卫舰,开建第三艘航母,但造着造着工艺受限、技术卡脖子,速度并没有崛起神话。
中国能实现高效批量化全产业链,印度则深受进口依赖,中国的路子已经很不一样。
美国海军眼下“造不出、退得快、争不赢”,靠军控条约、战略威慑也许能拖上一阵子,但很难逆转产业基础的下滑。
即使美军高官在国会声嘶力竭地呼吁“中国够了,别扩了”,中国会为美国的忧虑停步吗?
严重怀疑。
就像有经验的老船长会说的:大海从没因为对岸的担心而停止潮涨潮落,真正决定方向的,是自己的舵、自己的桨和脚下扎实的甲板。
最后,军力竞争说到底还是经济、技术和人才的比拼。
美国如果真关心“和平”或者“稳定”,也许首先该考虑缓和海外军事存在、管好自己造船厂、修好手里舰船——而不是一边削减防务预算,一边要求别国自律、束手自缚。
现实就是这样:世界级海军的背后,是持久增长、体系完备、制造业蓬勃。
每一艘新舰下水的响声,都是时代转折的信号——有人沾沾自喜,有人焦头烂额,有人记住历史教训、有人还在抓紧“劝说对方停步”。
谁能走多远,谁会掉队,未来十年见分晓。
鼎盛配资-鼎盛配资官网-配资软件-在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