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有效防控蚊媒传染病,
珠海市于7月26日至8月1日
开展爱国卫生“六集中”
防蚊灭蚊攻坚周活动。
首轮攻坚活动在斗门全面开展,
党员“双报到”带头,
村居(社区)工作人员、
志愿者、市民群众积极参与。
翻盆倒罐、清理杂物、
开展消杀、普及知识…...
全力以赴筑牢防控安全屏障。
PART
-Doumen-
01
党员干部带头
攻坚防蚊灭蚊
当前,基孔肯雅热、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进入高发期。珠海全市掀起爱国卫生“六集中” 防蚊灭蚊攻坚周活动。强调全民参与、科学治理,通过群防群治与专业治理相结合的方式,全面降低蚊虫密度,减少登革热、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。26日起,斗门党员干部率先行动起来。
据珠海启动党员“双报到”应急响应机制,26至27日,斗门积极响应号召,在全区集中开展爱国卫生防蚊灭蚊攻坚周行动。
清垃圾、拔杂草、空积水容器……烈日下,井岸镇朝阳社区工作人员以及区直机关工委党支部党员、志愿者正躬身俯首、分工协作,将昔日无人问津的角落焕然一新。
“咱们社区大多数是无物业小区。”朝阳社区党委书记、居委会主任周业俊介绍,针对老旧小区卫生死角的痛点,社区网格员化身“巡查员”,紧盯任何可能积水生蚊的容器或角落,做到“即发现即处理”。
白蕉镇新沙村是典型的沙田水乡,区司法局2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至此,分组行动,沿村内河涌挨家挨户走访。
“防蚊灭蚊是关系群众健康的重要工作,人人有责,党员更应发挥示范带头作用。”区司法局党组书记、局长管博表示,“除了动员大家清积水,组员们同步普及疾病常识和防控指南,增强群众自我防护能力和主动就医意识。”
在白蕉镇月坑村,区融媒体中心联手村内党员组成“先锋队”,仔细排查蚊虫孳生隐患点。“村里有不少无人居住的房屋,还有很多狭窄的巷道,这些都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地方。”该村党总支书记梁沛英告诉小斗。
据了解,市委组织部于7月25日印发通知,要求市区机关、国有企业党组织立即启动“双报到”应急响应机制,支援基层防蚊灭蚊工作,工作将至少连续开展两周。
“清积水”变成生活习惯,
“灭蚊虫”视作家庭任务,
“防叮咬”成为出行标配,
眼下,街坊们也齐齐上阵!
PART
-Doumen-
02
市民积极参与
覆盖五镇一街
蚊虫防控没有旁观者,人人都是生力军!除了党员干部,五镇一街村居(社区)工作人员、志愿者、市民群众也行动起来,身体力行守护洁净家园。
7月21至27日,斗门区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统一行动,据不完全统计——
环境卫生整治方面:组织党员干部职工、志愿者近11100人次,清理垃圾约1365吨,翻盆倒罐、清理积水约23700处,入户宣传约12400户,清洁消毒农贸市场34个次。
病媒生物防治方面:投放灭蚊蚴剂235千克,使用消杀药物1406千克,出动专业消杀人员537人次,出动消杀专业器械480台次。
宣传活动方面:开展宣传活动236次,通过智慧一公里大屏和大喇叭,防疫宣传覆盖全区101条行政村,新媒体平台发布34条防疫宣传文章,阅读量超10万人次,发出宣传品14800余份。
井岸镇
井岸镇在辖区内集中开展卫生死角清理整治行动,落户翻盘倒罐清理积水,同时提醒群众及时清理家中积水容器,营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。
“基孔肯雅热是由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的……”井岸镇南峰社区商业街内,梁齐福等工作人员与志愿者变身“宣传先锋”,深入商业街、居民楼,敲门入户发放宣传单。
据悉,该社区约90000户居民。众人充分利用物业业主群高频推送防控知识单张,让信息快速覆盖社区租户。
白蕉镇
白蕉镇“两热”防控战场吹响集结号。小手拉大手,虹桥社区涌现出温暖一幕。
一户党员家庭的父母,带着孩子三人并肩奋战,一同清理房前屋后垃圾,穿梭街巷入户发放宣传单。“带着孩子一起干,是言传身教,更是为社区尽一份力!”父母道出心声。
专业消杀筑屏障,主动作为显担当。沙石村不等不靠,自筹资金聘请专业队伍,对全村实施彻底消杀,力求不留卫生死角。
在虾山村一角,区委统战部组织区各民主党派、知联会、新阶联、留联会等30余名成员,检查卫生死角、清除积水及清运各类垃圾杂物。
斗门镇
斗门镇公共服务办、爱卫办联合卫生院组成11个工作小组进入各村(居)开展督导,为科学防控提供支撑。
以“敲门行动”为抓手,上房进屋查隐患;以翻盆倒罐、垃圾清运等举措,走街串巷清积水、清死角,对蚊虫孳生地“零容忍”。
工作人员还利用大喇叭循环播、宣传册上门发、宣传车全域跑等方式,向群众普及“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”理念,与村民签订协议,确保其在家中常态化开展防蚊灭蚊。
乾务镇
乾务镇镇村干部、党员、群众志愿者与区直单位下沉志愿者等深入各村居,开展爱国卫生“六集中”防蚊灭蚊攻坚周行动。
期间不仅了清理垃圾、卫生死角,清除蚊虫孳生地,还使用104千克消杀药物进行重点区域灭蚊作业,同时向户居民家中普及除害防病知识。
志愿者每到一户都温馨提示:做好个人防护,减少被传染风险。
莲洲镇
莲洲镇积极联动“双报到”单位,协同开展爱国卫生防蚊灭蚊攻坚周行动。
各村居与“双报到”单位分工明确、密切配合,以“翻盆倒罐”为核心抓手,全面排查清理辖区内各类易积水容器,精准清除蚊虫孳生隐患,用实际行动为改善村居卫生环境。
白藤街道
7月26日至27日,白藤街道组织志愿者、居民、驻点团队、“双报到”单位等群体对辖区开展翻盆倒罐、清积水行动。
此外,白藤街道各社区重点针对辖区内烂尾楼工地、下水道、沙井、排洪渠、草坪绿化带等重点场所、区域进行灭蚊、灭蝇、灭蟑,并在各卫生死角投放老鼠药。同时,社区还通过发放宣传手册、电子屏循环播放宣传标语等方式,向居民普及“清积水、防蚊虫”知识。
据初步统计,此次活动约有400余人次参与,清理垃圾约10吨,清理积水约2000处;累计使用灭蚊蚴剂33千克,其他消杀药物46千克,有效控制病媒生物滋生情况。
攻坚活动持续开展,
重点安排和“防蚊指南”逐一发布,
有赖全体市民共同参与!
本次活动突出“六个集中”特点
1.集中时间段:重点在伊蚊活跃的黎明和黄昏开展消杀。
2.集中全市力量:政府、社区、市民多方联动。
3.集中环境整治:全面清理卫生死角,消除蚊虫孳生地。
4.集中户外消杀:科学施药,精准覆盖重点区域。
5.集中户内灭蚊:倡导家庭每日同步灭蚊。
6.集中宣传教育:普及防蚊知识,提升公众意识。
重点时段精准消杀
户外户内同步推进
据了解,作为登革热等传染病主要传播媒介的伊蚊,在黎明和黄昏时段最为活跃(6:00-10:00和17:00-20:00)。此次行动特别选定这两个时段集中开展户外消杀,采用超低容量喷雾技术,重点对绿化带、杂物堆、走廊、地下车库、牲畜棚墙面等蚊虫栖息地进行滞留喷洒和绿篱喷洒,确保消杀效果最大化。
此次攻坚周也积极动员单位、家庭配合外环境消杀,主动清理室内卫生,每天同步开展室内灭蚊消杀,采用点蚊香、熏蚊香片、喷药水等方式,共同做好室内杀蚊灭蚊行动。倡导居民安装纱门纱窗、使用蚊帐、电蚊拍、蚊香、气雾剂等物理和化学防蚊方法,外出穿着长袖衣裤,涂抹驱蚊剂,切实履行好“个人健康第一责任人”责任。
“1130”防蚊指南
全民参与更高效
为便于市民参与,市卫生健康局推出简单易行的“1130”防蚊指南,记住这组数字,人人都是“灭蚊小能手”:
每天1分钟:每天花1分钟当“积水侦探”,随手清理办公、生活区域的积水容器。
每周1次:每周五下午(或固定时间)参与社区或单位组织的卫生大扫除 ,组团灭蚊患。
每天3分钟:每天花3分钟检查家中阳台、天台等易积水处,积水清干净,蚊子自“断粮”。
积极建设“无蚊场所”,为人们提供安全的室内活动空间。
发挥先锋模范作用,
带动群众加入其中;
从街头巷尾到房前屋后,
从天台楼顶到水渠河涌;
为防蚊灭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!
鼎盛配资-鼎盛配资官网-配资软件-在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